2008-09-13 82 views
5

當沒有太多的方法論時,選擇正確的生命週期和方法論並不像以前那麼容易,現在每天都有新的方法出現。方法論和生命週期的現實生活實例

我發現大多數項目都需要一定程度的進化,每個項目都與其他項目不同。那樣的話,極限編程適用於一個給15名員工的公司的項目,但不適合100名員工公司或不適用於給定的項目類型(例如實時應用程序,科學應用程序等) 。

我想要一份經驗清單,主要是項目類型,項目規模(人數),項目時間(實際或計劃),項目生命週期和方法,以及項目成功或失敗。任何其他數據將不勝感激,我想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模式,如果有足夠的數據。當然,歡迎評論。

  • PS:非常大,PT:很長,LC: 增量CMMI,PR:成功
  • PS:非常大,PT:很長,LC: 瀑布,CMMI,PR:成功

編輯:我將構建一個「摘要」與所有答案的統計數據。

+0

你能糾正「lyfe-cycle」標籤嗎? ;) – macbirdie 2008-09-13 22:49:22

回答

1

我個人的經驗:

  • 項目規模:非常大的(150 + 人)
  • 項目時間:非常長(+6年)
  • 項目收入(估計):40 萬元$(軍方支付)
  • 項目生命週期:增量 lyfetime。主要里程碑每 一年。
  • 項目結構:傳統 第一(系統部, 開發部等)不如 好。過程基礎稍後( 過程建立工作流程, 要求,設計, 實施,測試,反饋, 指標):到目前爲止相當不錯。
  • 項目的結果:成功(到目前爲止)
1

在這裏你去:

  • 項目規模:約100萬行代碼,30人
  • 項目時間:9歲
  • 項目生命週期:由於大客戶的要求,老式的瀑布很好,但是交付給QA團隊的交錯 - 當客戶向大客戶承諾時很難保持敏捷
  • 項目結構:我們按部門組織,但我們使用CMMI保持同步 - 我們有利益相關者,工作產品,異議程序等。
  • 項目結果是:我們真的實施CMMI改進,每一次都救了我們過去幾年發佈時間

-C。

+0

真的,9年跨度的瀑布,你確定?瀑布不是增量式的,我的意思是,你在瀑布模型中傳遞給客戶一次。 – 2008-09-14 1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