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6 25 views
2

我無法繞過讀取由coplot()生成的圖的心思。 例如從help(coplot)如何讀取coplot()圖

## Tonga Trench Earthquakes 
coplot(lat ~ long | depth, data = quakes) 

什麼的灰色條以上代表什麼?爲什麼有兩排或拉長箱子? 如何閱讀此圖表?

回答

2

這是一種可視化數據集中交互的方法。更具體地說,它可以讓你看到一些變量集是如何對其他變量集有條件的。

在給出的示例中,您要求瞭解latlongdepth的不同之處。因爲您沒有指定number,並且該公式表明您只對一個條件變量感興趣,所以該函數假定您想要number=6深度削減(傳遞給co.intervals,它試圖使每個間隔內的數據點數大致相等)並簡單地通過堆疊單個圖塊框架來最大化data-to-ink ratio;深度值向右增加,從最低行開始並向上移動(因此右上方框表示最大深度間隔)。您可以設置rowscolumns改變這種行爲,例如:

coplot(lat ~ long | depth, data = quakes, columns=6) 

,但我認爲當你檢查兩個或多個條件變量這個工具的能力變得更加明顯。例如:

coplot(lat ~ long | depth * mag, data = quakes, number=c(3,4)) 

給出的地震空間如何變化豐富的視圖,並表明隨深度的一些互動,小到無的震級互動。

coplot of lat ~ long | depth * mag for the quakes dataset

最後,我會強烈建議閱讀克利夫蘭的Visualizing Data - 一個經典文本。

+0

謝謝你的詳盡答案,但我仍然無法讀取圖表。什麼是灰色的深度和mag?爲什麼有4個酒吧,只有3個深度?酒吧似乎延伸超過箱子的寬度:左下方的箱子是低深度的緯度/長度,但其他2個灰色的酒吧延伸到超過1箱子。你可以給我一個例子如何閱讀圖表?你爲什麼說沒有與mag互動? – ECII 2015-04-07 05:27:48

5

我可以在第二張圖表的解釋上多說一些。 magdepth的灰色條表示它們各自的變量的間隔。安迪給出了一個很好的描述,說明他們是如何創建的。

當您在閱讀它們時,請記住它們是爲了向您顯示每列或每行所表示的相應條件變量(magdepth)的觀測值的範圍。因此,在Andy的example中,最大的mag欄僅顯示最上面的一行包含對地震的觀測值。 4.6到7.這是最有意義的,因爲安迪提到,它們被創建爲具有大致相似數量的觀測值,而較強的地震不如較弱的那麼普遍。對於depth也是如此,其中需要更大範圍的深度才能獲得大致成比例的觀察值。

關於閱讀圖表,您應該讀取表示三個depth組(從左到右)和各行代表四個mag組(從下到上)的列。因此,當你閱讀圖表時,你會逐漸將數據切片成不斷增加的觀察組。因此,例如,最下面一行代表大小爲4到4.5的地震,每列代表不同的深度範圍。同樣,您可以在保持深度不變的同時閱讀這些列,同時讓您看到各種幅度的範圍。

把它放在一起,如Andy的mentioned,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讀取行數(數量級上升)時,地震的分佈保持相對不變。但是,當閱讀整個專欄(深入研究)時,我們發現分佈確實稍有改變。具體來說,180度和185度之間右側的地震分組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地聚集在單元的頂部。

+1

歡迎來到Stack Overflow。我們不是論壇,所以你應該嘗試讓你的答案自成一體。如果您爲他們提供明確的引用(鏈接到他們,使用每個答案下的「分享」鏈接),您可以合併其他答案的部分內容。我編輯了你的帖子,刪除了一些適合論壇但不在堆棧溢出使用的手續。 (和我通常看到的相比,第一篇文章好得多。) – 2016-02-24 02: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