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實時圖形編程和網絡發展的良好知識,我已經開始要求我的一個項目採取用戶創建的條件字符串,實際使用在這些條件碼。這對我來說是一種全新的編程問題。翻譯字符串格式的條件語句,以實際的邏輯
我試着使用循環和切片了條件串了幾個實驗......但我覺得我缺少某種技術,這將使這個更加有效和直接。我有一種感覺,正則表達式在這裏可能有用,但也許不是。
下面是一個例子的字符串:
"IF#VAR#>[email protected]@<=3"
那些實際變量的值將來自對象的數組。此外,變量周圍的不同標記符號表示可以找到實際值的不同對象數組(變量名稱是索引)。
我完全控制條件字符串的格式(在IF/ELSE/ELSEIF和/或 周圍添加符號以及不同操作數週圍的特殊符號),所以我的選項相當開放。你會如何處理這樣的編程問題?